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制度的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3-05 21:14:17 |   作者: 爱游戏网址登录

产品详情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正如习所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自始以来离不开实践,文化产生于实践、依存于实践并又表现为实践形态。所谓文化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文化产品和形成精神成果的对象化活动。它是文化生产的参与者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创造出反映或体现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内容的文化产品的过程。”文化实践是文化观念产生的基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的“发动机”。文化实践的发动机作用呈现着当今国际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文化生产力要素。文化实践建立在经济实践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之上,并受其制约;同时,文化实践与经济实践、政治实践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征着当代中国所走的经济与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经济实践与政治实践的现实表现,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水融,慢慢的变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文化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思想观念的转化、道德素质的提升,对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进步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文化实践推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的因素。我国已将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发展的策略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精确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反映一国的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及其制度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能够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现出中国坚定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正确性,而这些所有巨大成就的前提都源于文化自信。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可以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简而言之,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深刻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信念。”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承载着中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凝聚人心的理想信念,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可谓文化自信源于“古”成于“今”。习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厚重的历史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追求。正如习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革命文化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理想追求的精神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映射出红色中国精神感召的新时代光芒。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价值追求的历史延续与创新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的价值基点在于“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是偏外在的,而文化自信是倾向于内心和价值观,这种自信能够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

  中国文化话语是反映中华文化领域的言语行为和语境现象,拥有卷帙浩繁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能够体现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观念,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历史文化关系。当今中华文化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这势必影响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开拓、创新、运行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话语分量的降格。文化总是与意识形态、政治观念相互交织与渗透,“文化成了一种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文化决非什么心平气和、彬彬有礼、息事宁人的所在;毋宁把文化看作战场,里面有各种力量崭露头角,针锋相对。”因而文化自信的实现需要搭建中国文化话语平台、展现中华文化话语的魅力、加强与国际其他话语的交流,进而增强中国文化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话语分量,在文化话语中展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文化话语如果搞得不好,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的传播、中国梦的宣传与阐释、大国形象的塑造、国际话语权的提高都将步履维艰,且势必制约中国经济话语、政治话语等的说服力效果。习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这深深说明讲好中国文化话语必须立足本土文化、必须具有中华文化的特色、必须具备全球的视野。文化自信需要讲好中国故事,道路不能走偏,文化不能丢掉。“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底色和底气。”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从而展现出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机一体,缺一不可,文化话语讲不好,文化自信树立不起来,就难以“奏响交响乐、唱响大合唱。”

  总之,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密不可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目标所向。之所以要坚定文化自信不动摇,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能够使中国理论更具理性、中国道路更具规律性、中国制度更具保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