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1-12 03:45:26 | 作者: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好“绿水青山杯”主题宣教活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现我市生态发展的优秀成果,推进花产业花经济做大做强,促进南阳生态经济的发展,我市举办十大名花评选活动。评选由市环境保护局、市林业局、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市生态文明促进会主办,市农业局、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协办,南阳网、南阳生态文明网、市花卉协会承办。
自5月10日活动启动以来,全市从事花卉产业种植、经营、新品种培育、深加工、花卉旅游、文化创意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县市区、乡镇、村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纷纷踊跃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广大网民热情参加投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经材料审核、网民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评定月季花、玉兰花、梅花、兰花、桃花、菊花、樱桃花、李花、栀子花、山茱萸花为“南阳市十大名花”,连翘花(推荐单位:方城县七十二潭景区、方城县七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紫荆花(推荐单位:西峡老君洞景区)、荷花(推荐单位:镇平县霖锋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唐河县福田农业组织专业合作社)、杜鹃花(推荐单位:西峡县二郎坪镇银树沟风景区)、玫瑰花(推荐单位:南阳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南阳市十大名花提名奖”。
“才人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为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南阳月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素有“月季花城”的美誉。早在1995年,月季被市政府命名为市花,2000年我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月季之乡”。近几年,南阳月季总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年出口量占全国月季种苗出口总量的70%以上。
南阳月季基地现种植月季5000余亩,拥有精优月季品种600余种,年产树状、大花等各类月季种苗3000万株以上,各类盆栽、盆景月季500万盆,年出售的收益9000万元,是目前全国较大的月季种苗繁育企业,月季花产业特色明显,被中国花卉协会认定为“全国重点花文化基地”。南阳市玺园园林有限公司年产值1500万元,年利润达500万元,坚持走“农户+公司+市场”的运作模式,有常年租摆单位250余家,家庭花卉租户6000余家,累计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1.5万人,带动600个家庭发展花卉种植业。
南召是玉兰花原生区和发源地,也是全国的主产区,拥有700多年玉兰花木栽培历史。元末明初,南召县小店乡的演艺山周围、云阳镇的东花园、西花园村和皇后乡的天桥村开始种植辛夷。清雍正年间,全县辛夷年产2500余公斤,与冬花、山茱萸并称为南召三大特产。南召辛夷花蕾色泽鲜艳,蕾形端正,鳞毛整齐,芳香浓郁,挥发油含量高,居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之首,《中药鉴定学》称其为辛夷之正品。1991年南召辛夷荣获“仲景杯”国际中药材博览会金奖,扬名于国内外。
“做大玉兰产业,打响玉兰品牌,助推乡村振兴。”这是锦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团队的愿景和使命。在玉兰产业精准扶贫方面,该公司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利用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优先帮扶贫困户,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延伸至“就业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
卧龙区塔子山永进梅花繁育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00年,坐落于卧龙区西北十公里处,占地千余亩,南依二广高速,西临太澳高速和312高速,东西有宁西铁路,南北有焦支铁路,距南阳飞机场20公里,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基地拥有一批园艺师、园林设计师等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是一个集专业梅花产业开发推广应用、技术服务和园林绿化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繁育基地。基地负责人徐永进先后投资上千万元,将塔子山西侧的荒坡建成千亩梅园,一跃成为全国梅花品种众多、种植培养面积较大的梅花繁育基地,并在2005年被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指定为“南梅北移繁育基地”。如今,梅花基地内有各种梅树10万余株,每当梅花盛开,大批居民来此赏花游玩,流连忘返。该基地还在原有梅花繁育的基础上,向观光旅游、农家乐发展,致力于把卧龙区谢庄镇塔子山打造成知名梅花观光园。
兰花,又名“兰草”。桐柏县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植物区系分界线,雨量充沛,有着兰花生长变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桐柏县历来有种植兰花的习惯,尤其是桐柏蕙兰,独具特色,闻名中外。近年来,桐柏县全力发展兰花产业,目前,全县已形成以蕙兰、春兰为主导品种,以集约化繁育为主、分散经营和规模化经营并重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桐柏县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全县兰花适宜种植培养面积达10万亩。桐柏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基地建设,扩大规模种植,解决市场供求矛盾,建立兰花生产基地,迅速推广种植培养面积,扩大母本园,走科技兴花之路,狠抓花地冬培、推广无性育苗等快速扩繁等技术。桐柏县对兰花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化经营,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产业化模式,重视市场流通,使桐柏县兰花成为走向世界、极具魅力的“交际花”。
桐柏县农业生态环境优越,所产农产品安全优质,具有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朱砂红桃是桐柏县的特产,又名血桃,肉质紫红,味道鲜美,深受大家的喜爱。2013年,桐柏朱砂红桃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桐柏县固县镇大石坡村有种桃的传统,其温度、土壤、地形适宜发展桃树,成立有专业合作社,技术成熟,种植培养面积2400亩左右,有100户农户种植桃树,已形成连片种植,带动42户贫困户种植砂红桃。同时,该村民风淳朴、勤劳好客,被当地群众誉为世外桃源,尤其是春季赏花期和夏季摘果期,游人如织。大石坡村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路子,山区风光与淮河水系相得益彰,千亩桃园与龙虾养殖一起发展,为全村的精准扶贫“两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内乡,素有菊乡之誉,是中国药用菊花的发源地。菊花是内乡县的县花。内乡打造菊产业,率先深挖菊文化,搞好传统民俗及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充分的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在菊花的栽培种植、科研,菊产品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不停地改进革新。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做顾问,大力培养本地技术能手,不断推动内乡菊花的产业化发展,为本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使菊花成为内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阳市天隆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传承内乡菊文化,发展内乡菊产业”为初衷,全力打造“郦邑贡菊”菊花代用茶品牌。该公司已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樱桃花是镇平县老庄镇知名的花卉品牌。近年来,老庄镇紧紧围绕产业脱贫,转变发展方式,理顺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了以万亩樱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集群。该镇种植的樱桃主要有“北京白”、“一串红”等名优品种,被誉为“早春第一果”。老庄镇依靠自身特点优势,做活生态观光农业,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互动,激活乡村生态优势,撬动被低估的农村农业产业,“短板”变“卖点”,走出一条生态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助推精准脱贫的发展路子。
镇平县老庄镇目前种植樱桃面积达1.1万亩,以江田、小西岗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曾寨、时沟、蒋庄、夏营、果营等7个行政村。樱桃花开季节为每年的四月份,花开时节,近万亩的樱桃花满山遍野,香飘四处,煞是喜人。樱桃沟与境内的菩提寺、太公湖相得益彰,日均接待游人达万余人,日均消费50余万元,在促进老庄镇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该镇先后被评为“全省樱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并注册了“杏山红樱”商标。
李花是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的特色花卉。每年仲春时节,孙沟村万亩李花竞相开放,蔚为壮观。孙沟村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几万亩林果基地,大力加强农游一体化建设,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西峡·孙沟李花节活动。随着多届李花节的举办,田关乡的万亩李园花海名气越来越响,成为省内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知名品牌和春日里人们踏春赏景、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孙沟村位于田关乡最南部,属典型的浅山丘陵区,最高海拔760米,最低海拔22米,境内土壤有益矿物质含量丰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多种水果生长。如今的孙沟村,穷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春来满眼花,夏来满山果。致富后,孙沟人拦河筑坝,架设路灯,硬化道路,美化环境,建设水上餐厅,开办农家宾馆,规划新型社区,阔步前行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孙沟村也成功入选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特色村。孙沟村正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机遇,立足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不断推进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深层次地融合,提升绿色林果产业效益和美丽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
唐河县马振抚镇有“中原栀子第一乡”之称。该镇位于唐河县东南25公里处,全镇辖24个行政村,5.1万人,面积16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万亩,山场面积10.5万亩,丰富的耕地和山场资源为马振抚镇发展栀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该镇已累计发展生态栀子林7.5万亩,全镇的24个行政村中有22个村种植栀子,种植户亩均收益2000多元。以马振抚镇为主产区的“唐栀子”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唐河金栀”商标,品牌优势初步显现。马振抚镇曾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11年,由省财政专项扶持的“唐栀子”智能温室标准化育苗基地开工建设,年可提供优质栀子苗400万株……如今,马振抚镇旅游战略定位为“山水农趣,栀子之乡”。社区居民能依托大片栀子林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以此来实现安居乐业。
山茱萸为西峡县地道药材,种植历史上百年,早在宋代就有“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乡”的美誉。近年来,该县依托宛西制药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企业与药农签订30年回收合同,实现“订单”生产。目前,该县有山茱萸基地面积22万亩,分布全县16个乡镇,其中,以山茱萸为主中药材生产重点乡镇9个,分别是太平镇、二郎坪镇、双龙镇、米坪镇、军马河镇、石界河镇、桑坪镇、寨根乡、丁河镇(原陈阳乡)。二郎坪镇有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上都生长着山茱萸,面积达10万亩以上,山间沟岈、房前屋后,山茱萸树随处可见。
目前,全县山茱萸挂果13万亩,年产量2000吨左右,年产值5000万元。西峡县被命名为“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山茱萸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河南的三分之二,为全国山茱萸生产第一县。西峡山茱萸被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评为高品质的产品,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03年,山茱萸基地通过GAP认证,既是全国第一个山茱萸GAP基地,也是全国首批河南首家GAP中药材基地。2007年,西峡县山茱萸基地被评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9年,西峡县山茱萸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